我校召开2010年教学工作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

       91上午,我校2010年教学工作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校党政领导陈其工、干洪、方友实、马健、汤斌、汪奇燕、李震及各学院书记、院长、副院长、各部门负责人、学院教学秘书、教务处科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校长干洪教授主持。

会议首先由高教研究所所长、教务处副处长陶庭先代表各小组向大会汇报各小组讨论意见,然后由人事处、科技处、研究生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职能部门分别就各部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做了专题报告。

随后,教务处处长柴阜桐向大会做了题为《明确培养目标,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大会发言,柴阜桐首先就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阐述了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然后从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确立,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三级”质量工程建设,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德、智、体教育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等六个方面总结了我校近几年来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最后从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专业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的设想。

最后,干洪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历时两天的2010年教学工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关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家进一步展示了成果,交流了经验,进一步统一了认识,明确了今后的具体工作思路。干校长充分肯定了各学院和职能部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指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要求专业教研室和专业教师加深对专业课程的领悟,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让学生了解培养方案的核心,但在大众化背景下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过早学术化的倾向值得思考。电气工程学院注重教学团队建设,要求每位青年教师仔细研读本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深刻领会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指导思想以及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自己所授课程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要求,规定授课老师每三、四次课后必需进行一次课外集体答疑,这些做法值得借鉴。纺织服装学院优化专业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前沿化,实践教学模块化,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并在本科期间设立工作室制度,以产养教,以教带学,使学生和教师受益,重视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评价。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条主线,两个基本点,三项基本建设”的知识、能力结构。管理工程学院在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举措,提出了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可行性论证报告、企业广告策划、营销策划方案、企业质量体系设计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提前进入教师课题等,这些都是一些有益的探索。艺术学院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紧紧围绕市场,注重多学科交叉渗透;通过合理的学习来培育具有坚实的设计基础知识、先进的设计理念、敏锐的艺术感悟力、严谨的逻辑分析力、熟练的设计表现能力,同时兼备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鼓励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有计划组织编写出版了一系列教材。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提出了高素质应用型IT人才应该是满足市场经济下新的质量标准的应用型IT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要基于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学生全面发展的符合度,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等“三个符合度”,提出的“产学研”一体化,就是以“产”为导向,“学”为基础,“研”为纽带非常精辟。数理学院对应用数学专业进行了改造探索与实践,改造工作以培养方案的修订为核心,主要致力于数学与经济学及其交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突出数学在经济、金融及其它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这一特色。该专业采用阶梯式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在大学二年级进行以金融行业主要业务认知为主要内容的认知性实践。人文学院通过工科与文科的交叉、融合、渗透,强调人文与科技的结合、文理兼容,使学生具备交叉型的学科智能结构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能在更宽广的领域拓展的可持续发展潜质,促进文科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更加紧密结合。外国语学院重视学生翻译能力,着力突出专业方向特色。

干洪指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功能,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最核心任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芜湖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基础,我校要面向芜湖,面向行业,面向区域经济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做好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干洪提出了几点意见:一是要继续在准确定位基础上确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二是要合理设置校院机构,理顺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机构职责和运行机制;三是要完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科建设机制;四是要建立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合作教育机制;五是要不断丰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师工程背景;六是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为期三天的学校暑期教学工作会议于92日圆满结束。

 

 

 

  

 

 

  

     

 

XML 地图